当前位置: 首页 >> 

RNxK_1663224699233048737.jpg

一、基本情况

姓名:夏红霞                  出生年月:1981.1             籍贯:四川成都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职称:副教授

二、个人简介

重庆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国家能源集团评标专家、重庆市财政局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环境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重点学科“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骨干教师,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化学与环境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骨干成员、重庆市一流课程《环境监测实验》主讲教师。主持各级项目20余项以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1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化学》、《西南农业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先后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一等奖1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1项、获地厅级奖科奖二等奖1项;指导的员工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老员工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18年创青春重庆市老员工创业奖银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选拔赛三等奖等奖项。

(一)学习经历

2012.09-2015.07   西南大学      农业环境保护/博士学位 导师:陈玉成 教授

2006.09-2009.07   四川农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 导师:宫渊波 教授

2002/09-2006/07   四川农业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2016.05-至今      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副教授

2009.07-2016.05    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讲师

三、研究方向

农村生态环境。

四、主讲课程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等。

五、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改性方法对生物炭潜在植物毒性的影响机制研究,2021.10-2024.95万;

2.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紫色土耕地化肥与有机肥氮、磷流失特征研究,2014.09-2016.122.5万;

3. 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有机肥对紫色土氮磷流失影响研究,2016.07-2018.122万;

4. 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的构建及其净化畜禽养殖废水的研究,2012.5-2013.122万;

5. 永川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碳潜在植物毒性研究,2017.10-2019.102万;

6. 横向项目: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受损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开发,2022.07-2025.1237万;

7. 横向项目:永川区板桥镇水环境整治技术服务,2021.1-2021.1236万;

8. 横向项目:永川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2020.6-2023.126.5万;

9. 横向项目:达州市通川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修复试验,2019.4-2021.1210万;

10. 横向项目:食用菌冷藏保鲜关键技术研究,2020.5-2021.1218万;

11. 横向项目:永川区污水处理厂对主要河流水质影响评价报告,2021.9-2023.17.8万;

12. 横向项目:攀枝花市盐边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2018.9-2019.915万。

(二)代表性论文(*通讯作者)

1. Xu M., Xia H.X., Wu J., et al. Shifts i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acteria after wine-lees-derived biochar intervention in multi metal-contaminated paddy soil[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99-600: 1297.

2. H. X. Xia., Yang Z. M., Chen Y. C. In-situ comparison of phosphorus losses between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J]. Water Supply,2014,14(6): 1051-1056.

3. Wang S. M., Lin X. Y., Yu H., Wang Z. D., Xia H. X., An J. B., Fan G. D. Nitrogen removal from urban stormwater runoff by stepped bioretention system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7, 106: 340-348.

4. 张兰, 红霞*, 夏洋漪, . 水分调节对施用生物炭土壤重金属Cu形态的影响研究[J]. 节水灌溉, 2022(8): 53-59.

5、张兰, 红霞*, 朱启红, . 水分调节对施用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研究[J]. 节水灌溉, 2022(4): 60-64.

6夏红霞, 朱启红, 刘希东等. 模拟径流试验条件下紫色土有机肥氮素流失特征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06): 74-83.

7. 夏红霞, 朱启红, 李强,. 典型有机肥氮素淋溶流失特征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9): 1870-1874.

8. 夏红霞, 喻大燕, 朱启红,等。生物炭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荧光作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3) : 31-37.

(三)科技奖励

1. 多介质典型氮污染监测、评估、阻控技术及应用,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一等奖,2020.12

2. 城镇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整治关键技术.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21.1

3. 冬季观赏植物生态浮床净化畜禽废水的机制及其应用研究,重庆市永川区政府,重庆市永川区第五届科学技术奖,科技项目研发奖二等奖,2014

(四)代表性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

1. 夏红霞等. 一种鱼塘清淤养护装置,Z202110973015.6

2. 夏红霞等. 一种除草范围和除草程度可调的除草机,ZL202110136859.5

3. 夏红霞等. 一种落叶清扫车,ZL202110138046.X

4. 夏红霞等.一种生物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ZL2017103287882

5. 夏红霞等. 一种中微量元素微生物肥的制备方法, ZL201810906073.5

6. 夏红霞等. 一种适用于酸碱地修复的翻土装置, 202110219425.1

7. 夏红霞等. 一种利用夏威夷果壳/高粱秸秆制备生物碳基缓释肥料的方法,ZL2014106816140

8. 夏红霞等. 一种碧根果壳/高粱秸秆生物碳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1691933

9. 夏红霞等. 金线莲在处理农村合流制生活污水中的应用,ZL2014106326368

10. 夏红霞等. 纳米掺杂银二氧化钛/壳聚糖复合微球光解水源水中的苯酚, ZL2012100098852

11. 夏红霞等. 纳米掺杂钴二氧化钛/壳聚糖复合微球光解有机磷农药废水,ZL2012100112686

12. 夏红霞等. 大黄净化畜禽养殖沼液中的应用, ZL2012100125559

(五)专著教材

1.《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西南交大出版社,主编,2013

2.《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2017

3.《实验教学启示录——化学实验教学心理学化的构想与实践探索札记,》伊诺科学出版社, 2021

(六)教育教改

1. 重庆市一流课程—环境监测实验,重庆市教委, 2021年至今

2. 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环境监测,suncitygroup太阳集团,2019-2021

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环境监测,suncitygroup太阳集团,2016-2018

4. 全国老员工市政环境类第三届“北控水务杯”优秀指导老师,2021

5. 典型有机氮素淋溶流失特征分析. 重庆土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重庆土壤学会,2019.1

6. 复生态城市生态型景观湖系统.第八届全国老员工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指导教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20.11

7. 首届全国老员工化工实验大赛西南赛区选拔赛暨2017“东方仿真杯”西南赛区三等奖(指导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7.7

8. 生态型景观湖系统.2018年创青春重庆市老员工创业奖银奖(指导教师).共青团重庆委员会、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人社局等,2018.8.

9. 基于木鱼石特性的净水剂制备及其应用型研究.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选拔赛三等奖(指导教师).共青团重庆委员会、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人社局等,2019.8

10. 一种生态型景观湖系统.2018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重庆选拔赛优秀奖(指导教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8.11.

112017年“川茂杯”老员工化工设计竞赛优秀奖(指导教师).重庆市化工学会、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7.7

六、联系方式

E-mail: 7413894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