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6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植保科技奖颁奖大会在西安隆重举行。吴孔明院士、陈剑平院士、宋宝安院士、康振生院士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全国各地的植保专家学者近1000人出席了大会。大会以“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为主题,大会期间进行了植保科技奖颁奖典礼和学术研讨。由公司特色植物研究院刘奕清领衔完成的科技成果“无病原种姜繁育体系创建与应用”荣获2018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9号),这是公司科技成果首次获得国家行业学会科学技术奖,将为园艺学团队建设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建立积淀基石。
附:获奖成果《无病原种姜繁育体系创建与应用》简介
生姜进行无性繁殖,种姜往往携带一种或多种病菌,导致病害突发频发。成果针对长江中上游高温高湿寡照气候区栽培生姜病害突发频发的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攻关。关键创新点如下:
1、发明了生姜病原菌田间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突破了生姜病害传统诊断的技术局限。针对生姜田间病原菌复杂、株系不明的难题,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应用于生姜病原菌检测,建立了特异检测姜瘟病、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田间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由柯赫氏法则的7天缩短至1小时,准确率99%以上,在主要生姜病原菌田间快速检测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2、构建了无病原种苗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保障了生姜种源健康。针对生姜连年自留种、种姜带菌下田的难题,通过茎尖脱菌、不定芽高频再生、专用培养基配方、链式繁育等关键技术优化,形成以组培苗代替“姜母”的链式繁育制种技术体系,实现原原种、原种姜瘟病、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携带率为零,生产种姜瘟病、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携带率低于1%;无病原种姜繁殖系数1:300,即1株无病原种苗繁育300粒平均重量为40 g的生产种的突破。
3、集成创新姜瘟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造了千亩示范片连续4年姜瘟病发生率低于5%、亩产3400公斤以上的记录,实现了生姜高产稳产。
成果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专利4项,制定标准4项,认证绿色食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1篇。自2012年以来,无病原种姜繁育技术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海南等地广泛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主要完成单位:suncitygroup太阳集团,重庆市幅沅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天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重庆市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市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主要完成人:刘奕清,姜玉松,刘燃,廖钦洪,袁海英,董鹏,罗怀海,李启波,吴兴文,隋媛。
据悉,中国植保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社会科技奖,是面向全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综合性奖项,评审委员会由中国植保学会专家库中选25名院士、专家和学者组成,成果奖项每两年评审奖励一次。 2018年度全国共有2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